编者按:2022年9月10日是第38个教师节。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广大北航教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他33年坚守本科教学第一线,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教学效果突出,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他身先士卒、言传身教,年轻教师常常以他为榜样;他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爱国立功标兵”、2021年度北航立德树人卓越奖。他,是北航9999js金沙老品牌教授李华。
以行动彰显品格 用平凡书写卓越
——记北航2021年度立德树人卓越奖获得者李华
李华教授生于1957年6月,从教33年来,坚守本科教学第一线,坚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他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将科研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体会、方法言传身教地传授给学生,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过程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效果突出。
李华教授现任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组成员、一流本科课程评审专家、物理实验课程群责任教授、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学生英才计划”物理学科导师、北京市精品课程及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曾获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航2021年度立德树人卓越奖。
授课从不照本宣科
1975年,李华在插队期间入党,距今已47年。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入党时的承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用漫长岁月践行时代所赋予的教育重任,立志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毕生贡献。
“李老师的实验课是学生兴趣+启发性教学+严谨的实验评价过程,环环相扣,一个都不少。”有学生在上完李华的实验课后这样感叹。李华承担 “基础物理实验”、“开放物理实验”、“信号与系统”、“近代电磁测量”等6门本、研课程,任教以来年均教学工作量300学时以上,教学效果优秀。
在量大面广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方面,李华总是设法让学生去体会物理实验是一种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种带有创新意义的科学实验活动。在教学方式上,坚持启发引导,激发兴趣,鼓励个性化发展;在课堂讲解方面,从实验原理入手,逐步引伸出实验方法和操作程序,使学生了解完整的实验设计思想和过程;在实验环节,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步骤,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现象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撰写有见解的研究性报告,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诸方面都得到提高。
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李华同样善于激发学生内生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9999js金沙老品牌教师陈彦曾在读研期间选修过李华主讲的《单片机及其应用》课程,他回忆道:“李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从不照本宣科,更多是从实际出发,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常常引用他所经历的工程实践事例进行阐释,使学生受益匪浅。”
作为导师,李华真心关爱学生。2003 年春季“非典”爆发之际,李华每天都到实验室与研究生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他及时催促同学们早早回去休息,自己却常常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回家。在李华的带动和鼓舞之下,数位研究生克服了“非典”带来的恐慌心理,专心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按期高质量完成了毕业论文。至今,李华已指导毕业 27 名研究生,均成为各自工作单位的中坚力量。
挖掘学生创新潜力
李华致力于探索低年级本科生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李华就开始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将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体会、科研思想和方法言传身教传授给学生,效果突出。
本科生唐世明在大二年级时初次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还不知道如何去发现问题,即使面对问题也不能很好地加以解决。李华将自己的科研课题简化设计成本科生可做的题目,给唐世明指定了参考书目,鼓励他自己设计实验,在实践中边干边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
经过多次失败与挫折,唐世明最终完成了“智能化电力电容在线检测仪”等项目研究,1993年获得全国“挑战杯”一等奖,从李华的指导中悟出了在大学“学什么、怎样学以及怎样做”的真谛。博士毕业后,唐世明先后成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本科生张新宇从大三年级参加了李华的科技活动小组,他的主要任务是实验验证计算机接口应用子程序,供李华正在编写的《MCS-51 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使用。这本书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几经印刷,发行量达7万余册,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年后,张新宇意外收到了一本封面著有自己名字的样书和稿费,他说:“一个本科生能够在百万余字的著作封面上署名,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李老师关爱学生的品行和人格至今仍激励着我”。
李华指导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硕果累累,共获得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北航“冯如杯”一等奖4项,北航“SRTP”一等奖等多项奖励,本人先后5次被评为北航大学生学科竞赛和科技制作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打造一流实验教学体系
李华担任实验物理教研室主任(1993-1997)、物理实验中心主任(2004-2018)近 20 年,全面负责物理实验课程群和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工作。为了适应北航各学科、各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他带领物理实验中心教师团队,以打造一流本科物理实验教学体系为目标,将原来单一针对工科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改革为适合多种类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大平台。2005年,物理实验中心获评北京市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基础物理实验课程获评北京市精品课程。
长期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使李华深深感受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自2004 年开始,李华就开始带领中心教师围绕“个性化培养”和“因材施教”对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全方位改革,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国首创并实施了“积分制+自主创新”为显著特色的实验教学模式,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北航物理实验中心的系列改革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每年有数十所高校和中学来北航物理实验中心考察、交流和学习,李华和教学团队成员多次应邀在全国物理实验学术会议上介绍经验,充分发挥了北航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作为教学团队负责人,李华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放在首位。通过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从根本上提升了物理实验课程的师资队伍质量。2007年,物理实验课程群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首批优秀教学团队。
李华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特点,那就是身先士卒、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动无声的去感染他人。2020年疫情期间实验室搬迁,他和实验设备管理员冒着高温,在库房里清理设备,一干就是几天。实验室管理人员短缺,他自己替代上去,一干就是多年。在担任中心主任近20年期间,他从来在公用的中心办公室办公,用他的话说:“我找大家方便,大家找我方便,学生找我更方便”。王文玲老师说,是李华老师手把手教她如何设计课程、建设课程,教学上的每一步规划和实施都离不开李华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安排,他的言行不断地鞭策着自己进步、成长。获得北京市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的王菁老师回想起备赛的点点滴滴:“在李华老师带领下,我们的集体凝成了一股绳,我们的团队每天都充满了朝气!”
在李华的传、帮、带作用下,实验中心教师快速成长,连续获得多项教学荣誉。近几年,团队有3名教师被评为教学型教授,7名教师晋升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4名青年教师获得北京市青年英才、北航蓝天新星等称号;获得全国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1人、北京市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10多名青年教师获得国家、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由青年教师领衔的教学团队2019年获得北京市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建设立项、2021年获得首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
注重科教融合和成果转化
李华十分注重将科研思想融于教学、科研成果服务于教学。一方面,将科研思想通过教学环节传授给学生,将最新的科研成果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有计划地将一些具有前沿性、时代性的科研成果移植开发为有特色的物理实验。
结合科研工作的经验和成果积累,近年来,李华带领中心教师开发并投入到基础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物理实验中的项目有30余项,有10余项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新的实验内容服务于教学。其中,李华本人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装置的“多普勒效应测速实验仪”已大面积投入教学使用,并获得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仪器二等奖、全国首届高校自制教学仪器设备奖。
李英姿老师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负责人。2006年,李华鼓励正在中心工作的李英姿攻读博士学位,并希望她把博士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来。2009 年,他建议李英姿将其科研项目——原子力显微镜转化为模块化、低成本的实体教学项目,获得成功。2020年,“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物质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质表征”虚拟仿真项目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李英姿说,正是在李华老师的引导和支持下,自己才能把科研课题逐步转化为实体教学实验,并进一步转化为虚拟仿真实验,最终培育出国家级一流虚拟仿真实验课程。
以行动彰显品格,平凡中书写卓越。作为一名在党 47 年的老党员、33 年教龄的老教师,李华教授在人才培养、教学研究、改革创新和提携后辈等诸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北航,像李华一样的老师还有很多,向他们致敬!
(转自北航新闻网 素材来源:教师工作部 9999js金沙老品牌)